质量(层高)

层高基础

层高显著影响打印质量和时长,最佳范围由喷嘴直径决定。一个 0.1 毫米层高 相比于 0.3 毫米 在使用相同喷嘴和速度时会使打印时间增加三倍,因为需要三倍的层数。在以下范围内可获得可靠结果: 喷嘴直径的 25–75%(尽管有些人建议 20–80%):

  • 示例:0.4 毫米喷嘴在 0.1–0.3 毫米层高.

  • 质量与速度:较厚的层会降低 Z 轴细节但加快打印速度,而较薄的层提高 Z 分辨率却以时间为代价。

打印时间也会影响失败的可能性。较长的打印增加了暴露在环境变量下的时间(例如温度变化、电力中断)。此外,为了防止喷嘴堵塞或出料不足,较薄的层通常需要降低挤出速度。相反,非常大的层高也可能由于材料和/或热端的最大体积速度限制而需要降低速度。

机械考量:Z 轴硬件

一般来说——现代打印机不太受下面所述问题影响,但理解这些仍然有益。

层高精度受以下因素影响 Z 轴丝杆/螺纹杆规格,包括导程和电机步进角。不匹配的设置会因机械舍入误差引入不一致。例如:

  • M8 丝杆(2 毫米导程):可按 0.01 毫米增量进行调节 与 1.8° 步进电机配合使用。

  • M5 丝杆(0.8 毫米导程):需要以 0.014 毫米增量 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精度。

这些公差在低端机器上尤其重要,因为硬件限制会放大缺陷。虽然偏离计算值可能仍能获得可接受的结果,但遵守机械约束可确保最大一致性。

初层高度以床附着为先

初始 层高 优先考虑附着而非细节。较厚的第一层(最多可达 喷嘴直径的 75%)通过增加材料沉积来改善床粘附。例如:

  • 0.4mm 喷嘴:初层最高可达 0.3 毫米 以增强粘附。

  • 0.15 毫米喷嘴:最大初层高度为 0.11 毫米 需要极高的精度,会放大平台找平的挑战。

较小的喷嘴因对 Z 高度校准的容差较小而加剧首层难度。

线宽:平衡喷嘴尺寸与挤出量

线宽通常与喷嘴直径相匹配,但可通过调整来满足特定需求:

  • 标准做法:0.4 毫米喷嘴使用 0.4mm 线宽.

  • 实验性调整:将线宽增加 10% (例如在 0.4 毫米喷嘴上设为 0.44 毫米)可能改善表面光洁度但有过挤出的风险。对于显著改变,通常更换喷嘴更为可取。

顶/底层线宽 调整可以解决上层的间隙问题。稍微减少此设置(例如在 0.4 毫米喷嘴上设为 0.35 毫米)可以促使挤出路径更紧,减少平面表面的空隙。

高级校准与社区见解

虽然大多数切片器设置(例如壁厚、填充密度)在一般使用中保持不变,但特定场景可能需要调整:

  • 针对材料的调校:像 TPU 这样的柔性耗材通常需要降低速度并增加线宽以防止弯曲。

  • 硬件限制:预算型打印机通过采用保守的层高(例如 0.2mm)来减轻 Z 轴不精确性会更有利。

3D 打印社区持续改进最佳实践,鼓励对切片器参数进行试验。记录成功的调整可确保在不同项目中实现可重复性。

关键要点

  • 层高:在喷嘴直径的 25–75% 范围内平衡速度与质量。

  • Z 轴硬件:将层高与螺杆导程匹配以提高精度。

  • 初始层:优先考虑附着力,使用更厚的首层。

  • 线宽:与喷嘴尺寸对齐,但要谨慎实验。

通过理解这些原则,用户可以在多种应用中优化打印以提高效率、可靠性和质量。

最后更新于

这有帮助吗?